核心价值观: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
新闻资讯
《中国药店》发文总结中国DTP药房格局,专诚成为代表企业之一!

8月26日,《中国药店》杂志社发文《DTP药店的江湖格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DTP专业药房的江湖格局已经形成:火力全开的国有三巨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资本企业、奋力追赶的传统连锁、强势入驻的地方龙头批发企业、跑步入场的新兴势力。其中“跑步入场的新兴势力”就以重庆专诚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为代表,公司已成为重庆领先的DTP专业药房企业,并在全国知名。


《中国药店》:DTP药店的江湖格局



DTP,是英文名为Direct to Patient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直接面向病人”。

是指制药企业绕过商业代理、医院等环节,直接将其生产的药品授权给专业药房,患者在医院获得处方后自行到DTP专业药房购药或者由DTP专业药房送药到患者指定地点,并获得全流程药事服务管理的模式。

DTP专业药房是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专业服务的药房,也被称为高值新特药直送平台。

药品从药企到患者只有两个通道:一是医院,二是社会零售药房,而DTP专业药房介于二者之间,是继医院销售、社会零售药房销售之后的第三种药品销售商业模式。


2012年,我国首次出现DTP专业药房的概念。

十八大以来,深化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联动”的新医改启动,以考核医院药占比、分级诊疗、两票制、医药分家、医院药品零加成、医保控费、带量采购、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双通道、医保个账入统、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药品联动降价、药店门诊统筹等为核心政策的新医改大大促进DTP专业药房板块飞速发展。

《2022年药品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药品零售行业三大趋势为:DTP、连锁并购、多元化,DTP位居首位。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持续推进,DTP专业药房商业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目前可谓是热火朝天、群雄逐鹿。

DTP专业药房商业模式已成为医改压力“泄洪口”,医药工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毫不犹豫挺进这块“冲积平原”,院内院外销售一体化,“双动力、双循环”成为医药企业生存下去的必备模式。


2023 DTP专业药房十强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DTP专业药房的江湖格局已经形成:

1

国有三巨头火力全开


作为医药行业批发、零售一体化发展的国有三巨头企业:国药控股、上药控股、华润医药,近年来在DTP专业药房板块火力全开发展,三家企业都将DTP专业药房上升到公司战略全力发展。

(1)国药控股: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国药控股DTP专业药房的数量1593家,较2022年增加153家。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的数量1127家,较2022年增加244家。

(2)上药控股: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拥有200+家DTP专业药房及授权院边店,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的数量100+家,DTP专业药房覆盖全国25省66市,累计已与300多家新特药企达成合作,是80%创新药全国首单落地的第一选择,已成为国内特殊疾病患者获取海内外创新疗法的主要渠道。

上药控股DTP专业药房品牌上药云健康2021年2月完成10.33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超30亿。

(3)华润医药: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华润医药DTP专业药房数量为272家,DTP业务收入约59亿元,同比增长约16%。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的数量153家,青岛店单店年销售额达5.4亿元刷新行业认知。

2

互联网资本企业异军突起


互联网资本企业乘新医改的东风,迅速进入DTP专业药房领域,有两大阵营:以圆心科技、思派健康、零氪科技为代表的互联网DTP专业药房三小天鹅,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DTP专业药房两大巨头。

(1)圆心科技:始创于2015年,2016年进入DTP专业药房领域,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3年8月圆心科技拥有322家DTP专业药房,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122家,DTP专业药房覆盖全国30个省份。

圆心科技在2021年2月E轮融资30亿以后,2021年8月F轮再融资15亿,累计融资超60亿元,红杉、中银、腾讯、中信、中金等十数家资本联合跟投,2023年5月在港交所更新IPO招股书。2024年2月份,香港交易所网站正式挂出圆心科技PHIP版招股书,意味着圆心科技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2)思派健康:始创于2014年,2017年进入DTP专业药房领域,据其2023财报显示,思派健康拥有95家DTP专业药房,实现营业收入41.88亿元。2022年12月23日,思派健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之前经过7轮融资,融资超50亿元,腾讯是其第一大股东,IDG、平安、中金等十数家资本跟投。

(3)零氪科技:始创于2014年,公开信息显示,零氪科技拥有DTP专业药房50+家。零氪科技6轮融资超30亿元,阿里健康、中金、中投等十数家资本跟投,原本预期于2021年7月9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因特殊原因暂时搁置。

(4)阿里健康:2017年,阿里健康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并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进驻DTP专业药房领域,目前拥有DTP专业药房超过50家。

(5)京东健康:京东DTP专业药房门店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经营超过400个特药品种,京东大药房通过“B2C+O2O+DTP门店”的优势互补,已经具备业内最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布局。

3

传统连锁奋力追赶


以老百姓、一心堂、益丰、健之佳、大参林、漱玉平民六大医药零售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的传统零售连锁企业奋力追赶,纷纷成立DTP事业部,大力发展DTP板块。

据六大医药零售上市公司2023年财报,都加大DTP专业药房的布局力度,截止2023年底,他们各自拥有的DTP专业药房数量为:老百姓176家,一心堂227家,益丰305家,大参林574家,健之佳139家,漱玉平民400家。

4

区域龙头批发企业强势入驻


区域龙头批发企业和国有三巨头一样,都拥有完整的上游供应链体系,在DTP专业药房的发展中占有优势,以达嘉维康、柳药股份、重药控股为例。

据其2023年财报显示:达嘉维康拥有DTP专业药房100+家,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71家;柳药股份拥有DTP专业药房174家,其中获批双通道资质76家;重药控股拥有DTP专业药房159家(直营147家,加盟12家),DTP专业药房营业收入19.2亿元。

5

新兴势力跑步入场


随着新医改的推动,很多新兴势力迅速进入DTP专业药房领域。如重庆专诚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投资和运营DTP专业药房,目前已拥有DTP专业药房47家,覆盖重庆市42家二甲以上医院,获批双通道资质近20家,成为重庆领先的DTP专业药房企业,并在全国知名。

该公司以“专业为先、诚信为本”为企业哲学,以“为患者提供治病的更好良药,为医生提供治病的更优选择,为药企提供治病的更佳渠道”为价值主张,“更好、更优、更佳”也完美的诠释了整个DTP专业药房行业存在的价值所在。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药品院外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392亿元。同时,院外药品市场规模占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从30.1%增长至39.6%。

到2030年,院外处方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1309亿元。中康科技发布的《中国医药终端市场蓝皮书(2022-2023)》显示,国家鼓励创新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驱动,中国DTP市场迎来快速扩容的发展阶段,2022年DTP市场销售规模达到629亿元,同比增长14.2%,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

据数据显示:2023年实体药店的业绩增长率在2%左右,其中DTP药房约为30%。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数据则展示了DTP药房达到盈亏平衡还尚需时日,样本数据显示,实体药店毛利率为35%左右,净利率为5%左右,而DTP药房,虽然毛利率在2023年略有微涨,从6%增长至6.4%,但净利率基本为负,至于何日实现盈利尚是未知数。

笔者认为,DTP专业药房发展的核心是:可视性和可及性俱佳的门店、专业的药学服务、丰富的上游产品资源、齐全的DTP相关资质、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营思路。

可视性和可及性俱佳的门店需要房租昂贵的药房门面,专业的药学服务需要人数众多的药学专业人才,这是DTP专业药房成本高昂暂未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DTP产品毛利率很低且尚未形成大规模处方流转的氛围也是其暂未盈利的主要原因。

丰富的上游产品资源受与上游药企关系建立客观因素的影响,齐全的DTP相关资质也需要与当地医保管理部门良好的政商沟通交流,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营思路需要企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大力构建和投入。


DTP专业药房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成为了其护城河,让很多想进入该板块的企业望而却步,但也正是这五个核心要素,需要相关企业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成本高昂,而目前全国性的处方流转氛围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尚未放量,故导致DTP专业药房企业普遍亏损。

在全国性的处方流转氛围形成之前,在市场未大规模放量之前,DTP专业药房企业持续亏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中国DTP专业药房的江湖格局已经形成:火力全开的国有三巨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资本企业、奋力追赶的传统连锁、强势入驻的地方龙头批发企业、跑步入场的新兴势力。

五股势力各有所长,各有各的生存之道,由于利益格局已逐步形成,再难有新势力能进入DTP专业药房领域并取得迅速发展。前几年普通社会零售药房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预计未来DTP专业药房的整合也即将开启。